- 信息来源:泰兴市数据局
- 发布日期:2025-09-16 15:17
- 浏览次数:
“我刚从上海住院回来有一堆发票没有报销,年纪大了腿脚又不方便,原本以为要跑到市里办理,没想到咨询了下村里,代办员小张直接联系上门收材料,让我在家等消息就行,这服务太贴心了!”近日,泰兴市河失镇居民李大爷在家中收到了帮办代办员送来的医保报销材料受理回执单,不用出门就办完了报销手续,他握着代办员的手连连称赞。自《泰兴市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服务规范》印发以来,泰兴市以“基层减负、群众便利”为核心,创新构建“全链条覆盖、弹性化组队、规范化服务”的帮办代办模式,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旧制新用,不增投入,服务先“扩面”。“以前总担心新增服务要建场地、添设备,现在依托现有资源就能把事办好。”新街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岳介绍,帮办代办服务并未盲目新建阵地,而是巧妙嵌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导服前台、基层网格化服务等现有载体,新街镇宋福村便民服务站将村级代办服务范围与村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动态绑定,直接明确社保认证、医保缴费等高频代办事项。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导服员同时承担帮办代办职责,群众刚咨询完办事流程,就能现场提交材料委托代办;在滨江镇洋思村,网格员化身“流动代办员”,定期上门收集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群众的办事需求——这种“零新增投入、全场景融入”的模式,不仅让帮办代办服务快速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更避免了基层资源浪费,守住了“过紧日子”的底线。
弹性组队,人岗适配,办事不“断档”。“窗口人手紧,遇到业务高峰根本抽不开身,现在有了兼职队伍,压力小多了!”泰兴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准入窗口负责人坦言。为破解服务型岗位“人不离岗、工岗矛盾”难题,创新实行“专职+兼职”弹性组队模式: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明确1名负责人与联络员,组建专职队伍统筹协调;同时按服务专区、业务流量推行轮班制,吸纳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等加入兼职队伍,目前兼职人员占比已达48.9%。
近日,黄桥镇工业园区东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项目推进急需办理施工许可审批,而专职代办员恰逢外出对接上级部门。关键时刻,兼职代办员、园区网格员小肖迅速补位,全程跟进服务:一方面协调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协助企业梳理申报材料、完成线上系统填报。原本需5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仅用3个工作日便高效完成,为企业抢抓建设工期赢得了宝贵时间。“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都能顶上!”小肖事后表示。
帮办不包办,划清边界,责任不“越位”。“以前总怕‘代办’变‘担责’,现在有了明确规范,干活更有底气了。”帮办代办员小吴拿出《泰兴市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服务规范》,上面详细列出了5类终止服务情形,如服务对象提供虚假材料、超出帮办范围等,清晰界定“服务尽责不揽责”的边界。
规范不仅为代办员“松绑”,更让服务精准聚焦真需求。针对行动不便、语言或文化受限等存在客观办事困难的群体,代办员提供“全程陪办、材料代交”服务;而对于能自主办理的事项,则引导群众通过线上平台操作,避免“过度服务”增加基层负担。前不久,外来务工人员陈先生因语言不通无法填写社保参保表格,代办员全程协助翻译、指导填写,顺利帮他完成参保登记,“既帮了我大忙,又没让我觉得‘被包办’,这种分寸感特别好。”陈先生说。
从项目落地到民生服务,从“群众跑”到“代办跑”,从“多头找”到“一口办”,泰兴市正以《服务规范》为抓手,持续优化帮办代办服务,让“泰省心”的营商环境品牌,真正走进群众(企业)心坎里。